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

倒淌的淚

站在這日山和月山的山坳﹐你將面對的不僅是草原的壯麗﹐而是七﹑八世紀的兩個女人的辛酸﹐和她們所拯救的無數生靈。如果說嘉峪關是男人的不歸路﹐幾人能回﹐那麼這日月山所造就的則是女人的驕傲﹐是從歷史厚重的沉積裡﹐掬出無數淚水所換來的驕傲。


公元六四一年﹐唐太宗詔命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(首領)松贊干布。在此之前﹐吐蕃數度侵犯唐帝國的邊境﹐唐朝和吐蕃的決戰一觸即發。就在此時﹐吐蕃國王請求迎娶中國公主。唐太宗知道﹐漢武帝沿用了婁敬的和親政策﹐將細君公主下嫁烏孫﹐達到孤立匈奴的目的﹐換取了和平。但﹐他又不是不知道﹐細君公主到了烏孫之後﹐不僅思鄉情切﹐胡人的生活更是日日夜夜枯竭她的生命。她用琵琶細述她的哀怨﹕

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,遠託異國兮烏孫王﹔
穹廬為室兮旗為牆,以肉為食兮酪為漿﹔
居常思土兮心內傷,願為黃鶴兮歸故鄉。」

細君的願望﹐在漢朝廷的政治目的下﹐不過是草芥。在青春之年﹐這位漢朝公主就客死他鄉了。

然而身為天可汗﹐唐太宗所想的﹐無不是英雄事業﹐他所看到的不是一個宗室女的青春﹐而是以如此低廉的代價所可以換來的吐蕃的臣服﹐以及所避免的戰爭。於是他找了刑部侍郎﹑精於繪畫的閻立本﹐將松贊干布遣使迎接文成公主的場面記錄下來﹐永垂其赫赫昭業。畫中卻無主角文成公主。

不知是唐太宗依舊心有不甘﹐還是只想向祿東贊表示﹐大唐公主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娶得﹐據說他想出了六道難題﹐刁難祿東贊。祿東贊毫不費力地解決的前五個難題﹐可是卻對第六個問題傷透了腦筋。這最後一個問題是讓文成公主夾雜在五百個宮女中。所有的人穿著一致﹐面遮頭蓋﹐讓祿東贊辨認。祿東贊最後買通了公主的奶媽﹐知道公主身散異香﹐會吸引蜜蜂。於是祿東贊藏了隻蜜蜂﹐蜜蜂一聞到公主的香味﹐便飛向她那兒。於是﹐祿東贊完成使命﹐將文成公主帶往西藏。

文成公主出發前﹐唐太宗召見。他特別問了文成公主是否知道為什麼要將她下嫁吐蕃﹐又問是否會埋怨他﹖文成公主識得大體﹐告訴唐太宗﹐她的生命已經獻給了大唐。

文成公主雖然如此通曉大義﹐但是兒女情長﹐誰又能忍受離鄉之苦呢﹖李商隱詩「蓬萊此去無多路﹐青鳥殷勤為探看」﹐但吐蕃﹑蓬萊如同天壤﹐諒青鳥殷勤﹐也無可探看。張祜詩「故國三千里﹐深宮二十年﹔一聲何滿子﹐雙淚落君前」﹐文成知道﹐她這一生一世﹐連垂淚君前﹐訴說思鄉之苦的機會也沒有了。

文成公主在祿東贊的護送下﹐從長安出發。沿途看到的是熟悉的小麥田。出了蘭州﹑到了西寧﹐小麥田成了油菜花。景觀的改變﹐促使了文成公主意識到﹐家鄉是愈來愈遠了。祿東贊告訴文成﹐國王松贊干布就在不遠的日月山等著她。祿東贊不辱君命﹐內心的喜悅是不言可喻的。而文成公主即將見到新夫婿﹐人雖然距離吐蕃尚有千里之遙﹐生命的轉折卻提早到來。

文成公主一行到了日月山。山海經說﹐這日月山是天的樞紐﹕「大荒之中﹐有山名曰日月山﹐天樞也。」(大荒西經卷十六)上古時代寫神話的善知識早就看出來了﹐這日月山東西兩邊﹐有著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觀。也許他們不了解為什麼﹐也許古人比我們現代人少了科學的僵硬﹑多了美感的想像﹐於是就說那兒是天的樞紐。樞紐向右﹐油菜花鋪成的地毯迎向中原的帝王家。樞紐向左﹐一望無際的草原﹐指向西王母的瑤池﹐卻是遙遠的神話故鄉。

這日月山自大地崛起﹐從山坳回頭往下看﹐油菜田颺得更遠﹐更讓人覺得是被拋棄了。而在她的前方﹐則是前來迎接的松贊干布。他的身後﹐是文成公主從未曾想像到的草原景觀﹐成群的牛羊﹐構成了另一個世界。在文成公主之前﹐這兒已經是唐人和藏人交易﹑以茶換馬的要道﹐人稱「茶馬互市」﹑「唐蕃古道」。青藏高原騎馬來的藏人﹐到此下馬﹔而從黃土高原來此的漢人﹐則必得下轎。若要越過此山﹐到達對方的地盤﹐就得換乘對方的工具。下轎﹑上馬﹐文成公主意識到﹐這對她而言不是簡單地換了騎乘﹐而是了斷過去的生命﹐面對一個過去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的未來。她無法改變這個命運﹕天子之命難違。即使是天﹐也毫不留情地在這樞紐畫下了鴻溝﹕兩種地形造就兩種文化﹐兩種氣候孕育兩種人民。跨過日月山一步﹐就是隔世。一如熟悉的轎子﹐過了這山坳﹐就成了馬匹。

在日月山的另外一端﹐有條小河。中國人說大江東去﹐可是這倒淌河卻孤單地向西流﹐流向瑤池﹐也就是今天的青海。文成公主自然是觸景生情。她今日就像那倒淌河一般﹐而那青海﹐原本是上天憐憫見不到海的游牧民族所創造的內陸海﹐此刻再度憐憫﹐成了盛淚水的池塘。於是文成公主絕望了。她知道無論他多麼地沉湎在過去的時光﹐個人的願力仍然無法改變天命。就像日月山的兩邊﹕兩個世界就是兩個世界﹐上天讓這兩個世界分離得多麼徹底﹐沒有含糊的灰色地帶。你不瞧那倒淌河嗎﹖兩千多萬年前就試圖跨越雷池﹐還不是讓上天搞了個喜馬拉雅造山運動﹐硬將它擠回了青藏高原。文成公主終於放棄了一切回家的念頭﹐甚至不去思鄉懷舊。就在這日月山﹐她將帶來的那把梳妝明鏡砸碎。明鏡一分為二﹐無法重圓。一如眼前的日月山。如此地近﹐卻永不相連。它們分屬不同的文明領域﹐事實上是如此地遠。

後來人們傳說﹐日山和月山就是文成公主的兩半明鏡變成的。老百姓也無法改變天意﹐於是創造了傳說﹐用傳說表達同情﹑讓這已經讓人垂淚的故事﹐留下可以憑弔的痕跡。

半個世紀以後﹐吐蕃再度請婚。在公元七一○年﹐唐中宗將養女金城公主嫁予當時的贊普墀德祖贊。金城公主沿著和文成公主一樣的路線﹐越過日月山﹐望見倒淌河。她知道﹐她的命運將和文成一般﹐沒有回頭路。當初文成公主來到西藏﹐帶了一批工匠﹐和一尊佛像。工匠們建造了小昭寺﹐佛像就供奉在那兒。金城抵達拉薩﹐將佛像移駐大昭寺﹐是松贊干布第一夫人﹐尼泊爾墀尊公主的佛寺。金城總算讓文成公主的犧牲﹐至少有了應得的回報。至於金城自己呢﹖隨著大唐國力的削弱﹑隨著吐蕃不再向唐朝進貢﹑隨著經過日月山的使者和商旅愈來愈少﹐她將消失在歷史之中﹐沒有明鏡成為日月山的故事﹐沒有倒淌的淚供人同情。